韦德体育,韦德官方网站,韦德网站,伟德官网,bevictor,韦德体育app,韦德官网入口,韦德网址,韦德体育网址,韦德体育下载,韦德体育app下载,韦德体育客户端,韦德,韦德体育平台,韦德体育注册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黄河河务局统筹推进防洪安澜、依法护河、生态保护、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等系统工程,全力构筑山西人民的幸福长河、生态长河、文化长河,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黄河治理新图景。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素来“多淤、多决、多徙”。千百年来,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祈盼。
黄河从偏关县老牛湾进入山西,一路南流,穿晋陕大峡谷,过汾渭盆地,在潼关折向东流,从垣曲碾盘沟离开,途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全长965千米,流域面积11.46万平方千米,占山西全省总面积的73.1%。
在黄河运城段(小北干流),洪水时常“揭河底”,导致主河道游来荡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洪水防守难度极大。自1934年龙门水文站建站以来,发生过33次超1万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
面对严峻挑战,山西黄河河务局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历时3年完成黄河禹潼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山西侧)建设。目前,小北干流共建成防洪工程23处,总长102.633千米,将游荡不定的洪水紧紧束缚在河道治导控制线内。
实施调水调沙,是破解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和洪水风险难题的一个关键举措。小北干流两岸为黄土台塬,河道面积1107.67平方千米,是黄河上天然的滞洪滞沙区。
“从2004年起,我们在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开展放淤试验,至2007年共淤积泥沙417.4万立方米。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沙淤积占比38.6%,实现了‘淤粗排细’的关键目标。”山西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晓磊介绍。
与此同时,山西黄河河务局还创新机制,提升黄河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压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联合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建立汛情共享与会商机制,组建防汛抢险专家库,开展实战演练,编制技术手册,细化防洪预案,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闭环管理,先后3次成功战胜超1万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和两次特大凌灾,实现了黄河岁岁安澜。
“以前巡查靠脚走、靠眼看,一天走不了几千米,现在有了‘智能石头’和无人机,河道情况实时掌握,险情能提前预警,效率提高太多了。”河津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的这句话,道出了科技带来的欣喜变化。
山西黄河河务局开发了集水旱灾害防御、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水政执法等业务模块于一体的山西黄河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三晋河务”App、“智能石头”“电子围栏”等数字孪生建设成果,初步构建起山西黄河“动态监测、智能感知、精准预警、统一管理”的智慧治河体系。
走进山西黄河防汛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黄河山西段的水位、流量、泥沙含量等各类数据,这是“山西黄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场景。
山西黄河河务局以构建“天空地水工”监控体系为重点,编制山西黄河河务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规划》,加快山西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强化监测感知,在黄河禹潼段建设视频监控点38处、水位监测站9处、“智能石头”15组,设置无人机26台,实现重点河段监控监测全覆盖。
“精打细算”是第一步。山西黄河河务局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将山西省43.1亿立方米黄河耗水指标细化分配至干支流和地市,确保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对沿河31个大中型电灌站,以及万家寨、禹门口引黄等山西大水网骨干工程实行精准管控,年取用水量达25.56亿立方米,既保障了沿岸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又为工农业发展注入“水动力”。
“法网守护”是第二步。山西黄河河务局创新构建“司法协作圈”“联合执法圈”,依法保护母亲河,与公检法、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协作,设立国内首个省级黄河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建立司法保护基地、公益诉讼工作站,实现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建设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山西黄河河务局深入开展河湖安全保护、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河湖管理水行政执法等专项行动,对“情节严重情形”吊销取水许可证,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清除“四乱”问题715个,水事秩序明显好转,河湖面貌持续向好。在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办理60多项跨河、穿河、临河等涉河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助力山西沿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管好是为了用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夏秋时节,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驰骋,一路上河畅岸绿、莲叶接天、鱼肥蟹美、白鹭翻飞,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展现在人们面前。
“以前的黄河边,风一吹飞沙走石。现在种满了树,还建了生态小游园,周末和朋友来看黄河,心情特别舒畅!”在临猗县吴王古渡口,一位来自陕西省合阳县的骑行客感慨。
进入黄河永济段,天地顿开,视野如洗。在蒲州古城附近,游客在“大河永济”石碑前驻足打卡,身后是层叠如波、翠涌似浪的山药田,远处是成群的鹭鸟,时而翩跹起舞,时而悠然觅食。不远处,以黄河古诗词为脉络建设的黄河文化游园里,游人漫步休闲,感受黄河的诗意。夕阳西下,鎏金般的余晖为巍峨的鹳雀楼披上一袭金色的霞衣,层峦如黛的中条山横亘天际,构成了一幅壮丽、诗意、生态的美妙画卷。
近年来,山西黄河河务局持续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分类建设控导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重点功能区,构建起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空间骨架,把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转变为磅礴的精神力量,续写新时代山西黄河故事。
立足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山西黄河河务局全力推进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编纂《山西黄河志》《山西黄河史话》,为黄河山西段留存“历史记忆”;建设永济城西、芮城风陵渡等4处黄河文化广场,打造河津山西治黄文化展览馆(黄河小北干流放淤科普基地),形成“轴向贯通、串珠成链”的治河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带;联合高校举办山西黄河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征集作品500余件,发布山西黄河Logo;打造黄河文化工程、文化场馆、文化产品,把黄河文化融入生活;走进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举办山西黄河科普讲解优秀作品汇展,让治黄人讲述黄河故事,让年轻一代读懂母亲河的过去与未来。
大河奔涌,长风浩荡。从防洪保安到生态修复,从资源管控到智慧治理,从文化传承到高质量发展,山西黄河河务局正以系统观念、法治思维、科技手段和文化自信,将昔日的“忧患河”治理成守护民生的“安澜河”、滋养生态的“清水河”、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河”,让大河晋美的画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