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 韦德体育官方网站- APP厚植文明沃土 银川让幸福底色更鲜亮
栏目:韦德体育 发布时间:2025-11-10

  韦德体育,韦德官方网站,韦德网站,伟德官网,bevictor,韦德体育app,韦德官网入口,韦德网址,韦德体育网址,韦德体育下载,韦德体育app下载,韦德体育客户端,韦德,韦德体育平台,韦德体育注册

韦德体育- 韦德体育官方网站- 韦德体育APP厚植文明沃土 银川让幸福底色更鲜亮

  “十四五”以来,银川市始终将社会文明进步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核与价值引领,精心雕琢城市品格。从遍布城乡的文化空间到浸润人心的科学之光,从精治善治的基层实践到全民共建的文明画卷,文明的种子在塞上湖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幅崇德向善、文化繁荣、治理有序、人民幸福的文明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走在街头巷尾,无论是繁华的都市社区,还是宁静的乡间田野,一个个设计精巧、充满人文气息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成为市民游客驻足流连的“精神栖息地”。文化广场上,一场场多姿多彩的文艺演出轮番上演,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表演让市民目不暇接,尽情享受着文化盛宴带来的自信与欢畅。“十四五”以来,银川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通过完善设施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惠民品牌,让公共文化服务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编织出一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内容丰富的文化幸福网。

  银川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对标相关标准,高位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今,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已实现100%达标。更令人欣喜的是,41个特色鲜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星罗棋布,遍布全城,从“企业文化活动中心”到“农民工文化驿站”,这些充满温度的“文化客厅”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截至目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数已超900个,初步形成了“城市10分钟、乡村15分钟”的文化服务圈。

  在完善硬件的同时,银川着力推动服务模式的智慧化、精准化转型。通过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打破了地域壁垒。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及“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数字惠民平台的建成,让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在线上参与文化活动、获取海量数字资源。

  文化惠民,关键在“精准”。银川实施“文化润市铸魂”工程,年均开展“四送六进”“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等各类活动超2000场次,惠及群众300万人次。针对“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推出定制化服务,确保文化阳光普照到每一个角落。

  银川还精心培育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乡村春晚”提质升级为“四季村晚”,让乡土文化在春夏秋冬四季绽放光彩;“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工程”成功入选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计划,成为展示市民风采的亮丽窗口。此外,黄河文化旅游节、贺兰山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银川的文化魅力蜚声内外。

  “大家看这个手册,买食品一定要先看生产日期和配料表。”西夏区兴泾镇集市上,银川市科协工作人员的声音刚落,几位村民立刻围上来,指尖划过科普手册上的图文,连声说“这个实用”。不远处,刚停稳的科普大篷车更成了“香饽饽”,村民们挤在车旁,听志愿者讲糖尿病饮食禁忌,有人掏出手机拍知识点,有人举着宣传页追问“居家用电咋防短路”,热闹的声响裹着烟火气,飘满整条集市。

  这样的鲜活场景,在银川处处可见。灵武市的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里,1400余名师生踩着沙砾前行,“治沙英雄”王有德站在苗木旁,粗糙的手抚过树苗枝干:“当年我们顶着风沙种,现在你们来接着护。”孩子们听得入神,随后亲手扶正幼苗、培实新土,掌心粘着的沙土,成了触摸科学的“勋章”。

  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的课堂上,另一种感动正在蔓延,“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刚走上讲台,台下学生瞬间挺直腰背,当讲到航天人在大漠中攻坚克难,有人眼睛瞪得溜圆,听到科研工作者扎根实验室数年不放弃,教室里格外安静,一个个故事像种子,在孩子们心底悄悄发芽。

  如今,科学的触角早已遍布银川各个角落。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游客亲手触摸植物标本,感受生态科学的奇妙,宁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馆中,市民围着种植模型,听讲解员说枸杞培育的科技密码。28家社区科技馆活动也很丰富,老人凑在仪器旁学操作,孩子围着志愿者问原理,欢声笑语里满是对科学的好奇。年均1200余场的各类科普活动像毛细血管,带着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体育运动会走进校园,超10万人次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把“科学好玩”刻进脑海。“银龄科普”课堂上,老人们跟着志愿者学用智能手机、记养生知识,笑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更贴心的是,“群众点单-科协派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志愿服务机制,社区老人想了解慢性病管理,一个需求“点单”,科协立刻“派单”,科技志愿服务队马上“接单”上门;学校想要开展航天主题活动,需求一经提出,科技志愿服务队便带着模型和课件及时响应。

  在银川,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集市里的耐心讲解、沙漠中的亲手栽苗、课堂上的动人故事,是真正“活”在身边的温暖力量。

  几缕线条,融合了凤凰、马兰花、黄河元素,构成立体图形,在银川,这个图案处处可见,这是“志愿银川·凤彩熠熠”的品牌标识。当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数量达到53万名,开展活动超2万场次,服务群众83万人次,“志愿红”日渐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准色。

  在街头,外卖员马煜和他的同事们将路边没有归位的共享电动车摆放回临时停车区。近年来,基层治理的队伍中补充了一股鲜活力量,他们走街串巷是城市的“摆渡人”与“流动探头”,先后有1500多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自愿做兼职网格员、文明督导员,义务参与“城市问题随手拍”活动。

  银川在全区率先出台暖“新”服务二十条、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导则,全域推进“友好之城”建设,累计培育商圈、社区、楼宇、医院、学校等市级示范场景10个、友好场景240个,打造582个“红色驿站”,让这些奔跑在银川大街小巷的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道道哨音穿透街巷,一次次响应疾驰而至。这是近年来银川基层治理中常见的“高效协同共治”景象。在湖印绿洲小区,一片面积近1.8万平米的规划空地长期闲置,自然形成了多处洼地湖坑,导致蚊虫大量滋生。居民通过微信群多次向社区反映,永宁县阳光社区接诉即办,第一时间“吹哨”,随后永宁县疾控中心、永宁县自然资源局、城乡公共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同步“报到”,共同推进水体抽排、杂草清理、填埋湖坑,昔日扰民的“臭水坑”迎来了彻底整治。

  科技赋能的时代,基层治理也迎来从“汗水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跨越式升级。“灵武AI社工”平台不仅能提供政策咨询、诉求倾听,还能将居民诉求进行事件流转,推动办结,让群众的眉头愈发舒展。

  “幸福感、获得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试金石。2025年,银川再次入围《2025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候选城市名单》,这背后,是坚持把文明创建渗透于城市发展中、融入到百姓生活里、延伸到群众身边去的生动实践。

  “以前一下雨,家里就成了‘水帘洞’,楼门前的下水道一堵就是好几天,积水伴着异味,后来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楼顶重新做了防水,楼道里既亮堂又干净,下水管网也进行了更新,以前那些愁人的难题也彻底解决,‘忧居’终于变‘优居’。”兴庆区北安小区居民林女士说。

  一条条道路畅通和谐,疏通了城乡脉络肌理;一处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一片片老旧小区、大街小巷改造提升,凸显了民生关怀。“十四五”以来,银川从点滴细节入手,把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惠民实事相结合,交通疏堵、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改善等一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拥堵路”疏堵畅行,“老破小”焕然一新,“街角地”焕新成园,12345便民服务热线满意率逐年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争做文明银川人”“银川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使用公筷 文明用餐 健康你我”……在银川街头,公益广告和文明标语牌随处可见,志愿服务随时可享、触手可及、人人参与,文明氛围的营造使文明有礼、奉献友爱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和城市靓丽名片。

  城市的文明之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涓涓细流,更是全民参与的波澜壮阔。提起曾先后荣获“时代楷模”第十三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新征程学雷锋“志愿者优秀带头人”的谢双义,熟悉的人都说他“不简单”。说他“不简单”,是因为他从2008年起便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因为他亲自组建爱心车队连续17年组织开展“爱心送考”活动,因为他在2018年以个人名义出资,联合社区成立了银川市首个雷锋展览馆。帮助别人,是谢双义多年来未曾间断的事,“只要活着,我就会把公益事业进行到底。”谢双义说,这是他坚守的事业,更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十四五”以来,银川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和帮扶礼遇活动,“新时代好少年”马懿、“最美奋斗者”裘志新、道德模范海智梅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竞相涌现,各类凡人善举、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如今,在引领文明新风尚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市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争做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志愿者、拥护者,让这座文明之城更有温度。